小心“减免债务”陷阱!不法中介的圈套你千万别踩
【案例介绍】
某市警方接到多家银行线索,发现有中介机构专门针对信用卡、贷款逾期客户,以“2.5折化解债务”为幌子,收取高额服务费。例如,广律某某法务服务有限公司在全国多地设立分支机构,通过招商会、发展代理商等方式,向5000余名债务人收取超过2亿元“化解债务”费用。然而,这些中介并未帮助债务人实现债务减免,反而卷款跑路,导致消费者遭受巨大经济损失。
【案例分析】
不法中介的常见套路包括:虚假宣传、包装虚假身份、恶意投诉金融机构以及非法牟利。他们利用消费者急于摆脱债务的心理,通过虚构“成功案例”、伪造证明材料等方式,诱导消费者支付高额费用。然而,这些中介往往在收到费用后失联,甚至将消费者信息出售给其他不法分子。
【风险提示】
(一)理性对待债务:消费者应合理规划财务,避免过度负债。如遇还款困难,应通过正规渠道与金融机构协商,申请延期还款或分期还款。
(二)警惕虚假宣传:不法中介常以“减免债务”“停息挂账”等承诺吸引消费者,但这些承诺大多难以兑现。
(三)保护个人信息:不要随意向他人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和债务证明,避免信息被非法利用。
附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