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今日广银 > 广银专题 > 金融知识宣传专题
【315金融消费者保护教育宣传】警惕非法金融中介,营造安全消费环境——关于非法金中介的风险提示
时间: 2025-03-12
【字体:
【打印】


非法金融中介为谋取非法利益,通过帮助借款人包装贷款、提供过桥垫资、不规范营销等手段,严重危害金融财产安全和金融管理秩序


非法金融中介活跃在消费金融类业务领域,主要手段套路有哪些?

1.“假按揭”。虚构房产交易,伪造或协助交易双方伪造虚假客户资料、伪造房屋产权文件、抵押登记手续、“假首付”、“零首付”、“阴阳合同”等资料,以及蓄意虚高房产成交价格

2.“假用途”。编造虚假“消费贷”、“经营贷”背景材料,资金被挪用

3.“伪宣传”。假借银行名义虚假宣传,收取高额费用、搭售产品等不当营销行为。

4.“真违规”。为卖房人或购房人提供“首付贷”、“过桥贷”、“以贷转贷”、“转贷”、“尾款贷”、“赎楼贷”等违规融资。非法收集、存储、使用、加工、传输、提供、公开客户个人信息及相关数据或非法泄露、出售客户信息


非法金融中介行为可能给金融消费者带来哪些风险?

1.非法金融中介提供服务,巧立名目收取各项费用,消费者容易陷入高额收费陷阱。

2.消费者向非法金融中介提供个人信息,中介再将个人信息用于非法用途,造成个人信息泄露。

3.消费者配合非法金融中介在金融机构办理业务,像提供虚假资料、虚构用途等行为都已涉嫌违法犯罪,一不小心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。

4.非法金融中介行为一旦被识破,消费者很有可能被列入业务黑名单,从此在正规金融机构获得正当金融服务的诉求将极大受到限制,对消费者造成极大影响。


消费者如何防范非法金融中介?

1.有正当金融服务需求一定要认清找准正规金融机构,可以在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官方渠道查询核实,不要随意在网络、手机上搜索、点击金融服务广告。

2.不要轻信中介有快捷通道、能省钱、有熟人、就算不符合条件也能批、高回报等花言巧语,紧记天上不会掉馅饼,没有免费的午餐。

3.与中介签订合同时,一定要谨慎阅读合同条款,特别关注费用、义务、违约责任等重点内容,以免陷入合同中的霸王条款、非法条款陷阱。

4.合作过程中注意保存各种如合同、转账记录、聊天记录等重要证据。保护好个人信息,不要轻易对外提供如个人身份证、银行卡、密码等敏感信息。

5.一旦发现自己被非法金融中介侵犯合法权益,要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、金融监管部门寻求帮助,协助有关部门追究非法金融中介的法律责任,实现维权。

6.平时要多加强对金融基础知识的了解,提高自身金融素养,增强自身防范风险意识和能力。



附件:
相关公告